“能让别人重见光明多好!”
8月20日,
67岁的佛山退役老兵李志军病逝,
永久地闭上了双眼。
根据其生前遗愿,
他那对完好的眼角膜被留了下来,
即将帮助两名眼疾患者,
正如他临终前说的
“能让别人重见光明多好!”
李志军生前照片。/受访者供图
“他看不了这个世界了,别人能替他看,挺好的。”8月20日中午12时,李志军的妻子黄姨抚摸着广东省红十字会眼角膜捐献中心佛山工作站颁给丈夫的角膜捐赠纪念章,眼中虽有泪光却神情坚定。对于能够实现丈夫生前的捐赠愿望,她感到很欣慰。
对于丈夫捐赠眼角膜的决定,黄姨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他不仅是退役军人,还是老党员,总想着回报社会,捐献眼角膜只是很平常的一件事。”黄姨说。
2014年11月,刚退休的李志军在体检中被发现罹患结直肠癌晚期,随后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2019年10月,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到肺部。今年8月初,病情急转直下,陷入昏迷。
情况稍微好转时,他想起自己签过器官捐献同意书,于是向医生咨询相关事宜。
“听到医生说癌细胞扩散了,器官无法使用,他那时很失落。”黄姨告诉记者,直到医生说眼角膜可以捐赠时,他才振作起来。
8月7日,他女儿李荣荣来到广东省红十字会眼角膜捐献中心佛山工作站,为父亲签下了角膜捐赠同意书。
“我是共产党员,我做的决定,从不后悔!”这句话,李志军反反复复说了很多次。
“把自己身上有用的东西捐献出去帮助别人,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对于丈夫的决定,黄姨大力支持并点赞。
8月20日10时,李志军生命定格在67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赶到现场,跟家属们一起默哀鞠躬送别李志军,并进行眼角膜(眼组织)摘取,共同见证这位老兵实现夙愿。
除了角膜捐赠纪念章,黄姨和女儿手中还有一张李志军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
“什么有用就捐什么!都不能用了,就捐给医学院做解剖研究。”李荣荣回忆,这是她父亲了解遗体器官捐献细节后说的话。
事实上,李志军捐献器官的决定最初是受了女儿影响,李荣荣也是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
因奉行开明的家庭教育,李荣荣从小就和父母像朋友一样相处,她做的决定总能得到父母的支持。2019年的一天,李荣荣拿出一份器官捐献同意书,告诉父母她已经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了。得知女儿的做法,了解到器官捐献是件好事,李志军就问“我能不能也做器官捐献?”
“他想捐,但担心自己得癌症了,器官不能用。”李荣荣告诉记者,父亲后来想到就算器官用不了,也想把身体捐去做医学研究。很快,李志军夫妻俩一起签订了遗体捐赠协议,把协议中可勾取的选项全部都勾选了。
因癌细胞扩散,器官都无法捐献,李志军便捐献了完好的眼角膜。
“他说生活在这么好的一个国家,没做过什么特别大的贡献,离开时能让别人重见光明多好。”在黄姨眼中,李志军一直都是一个正直且充满正能量的人,他说如果有下辈子还想当兵,“当兵的就是不怕死”。
“在他弥留之际,基本是昏迷状态,但只要一放革命歌曲,他就会抓着我的手,一下一下地打着节拍,我觉得他那时候是快乐的。”李荣荣说。李荣荣还把父亲小时候的照片做成小视频,配上《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放在病床的枕边播放,他每次听后,精神都会好转一点。
“原本医生说癌症晚期,术后可能活不了多久,但他坚持了8年。”据黄姨回忆,抗癌以来,李志军一直很乐观,把生活过得很快乐、很浪漫。只要身体允许,他就游泳、打球、看球赛,和家人一起旅游,平时还喜欢写诗歌。
“默哀,致敬!他是一名退役军人,真正做到了退役不褪色、离军不离党。”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兼眼三科主任段虎成得知李志军的故事后,代表广东省眼角膜中心佛山站,对李志军及其家人的大爱表示感谢。据他介绍,一般而言,一对角膜可以帮助两位患者,市二医院将立刻安排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移植,让李志军的大爱传递。
传递关爱正能量
温情脉脉暖人心
角膜捐献让生命走得更远
爱心接力让社会正能量传得更广!
谨为生命,传递美意
微信登记:
关注公众号“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点击“志愿登记”进行登记。
网站登记:
登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官方网站(www.codac.org.cn)进行登记。
现场登记:
前往当地红十字会器官捐献管理机构或登记站书面登记。